什麼是愛的教育?
如果依現在台灣社會教育來看,所謂愛的教育就是不打不罵要用無比的耐心對孩子。從以前到現在,我都覺得「愛的教育」很像一種理想化的宣導,說起來很美好,做起來卻一點都不實際。
今天黃昏有一位媽媽來補習班,說自己的小孩被老師打到手受傷,我們補習班主任就說這不對,他教小孩從來不會用打的。做錯事頂多用罰寫作業就好了,何必打呢?(不過,那個打人的老師的確有點誇張,孩子的手包了一圈的繃帶)
雖然雙方都有錯,但聽到老師說的〝愛的教育〞我心理就有一股想吶喊的念頭。
以前看過一本漫畫天才寶貝,裡頭一篇提到一個小男孩拿玩具車丟主角拓也的頭還反過來指責拓也欺負人,當場嚎啕大哭,媽媽也忿忿不平地對所長說:「……我從來沒有打過他,我從不會讓他遭遇危險的事。」這時候正義女超人現身,說了一段非常有理的話:「…..因為他不知道痛也不知道危險。如果他自己不知道痛,當然也就不知道別人會痛,……小孩子要看、要聽、要用手去觸摸,才能吸收各種的經驗,藉著這些才能提高學習能力,你卻阻止了他的學習能力,即使是做父母的也不可原諒。」
因為他自己不知道痛。
愛的教育就是犯下這樣的錯。這叫過度的愛,只會造成反效果。之前國中生拿火燒狗的時候,父母有責備小孩嘛?他們只是淡淡地說了因為小狗先咬人才會這樣做。父母不教,小孩再好再聰明也沒有用。學校老師、補習班老師其實很難管教孩子,原因出在最近大力提倡的「愛的教育」。跑個操場不行、罰站不行,我想現在學校也沒有打手心的規矩了吧。父母不負責任地把孩子丟給學校,卻只准學校褒獎孩子,不讓孩子接觸到一絲一毫的挫敗責罰,這不就是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嗎?
孩子沒有真正地感受過疼痛,又怎麼會知道別人的疼痛?
對他們來說,燒小狗纏橡皮筋就是好玩的事情,他們不了解被火燒的痛苦,也無法體會傷口腐爛的疼痛及不方便,社會責怪現在小孩慘忍,卻沒發現是自己出了問題。藉著經驗我們可以體會到很多不同的事情,跌倒一次兩次三次,哭了才知道跌倒會痛,有傷口不舒服,受傷了一次兩次三次,才會發現傷口是多麼討厭,遇水潰爛的感覺更是糟透。被打過才會知道傷害多重,才會了解當自己也做出這樣的舉動別人會多痛,有時候同理心就是這樣產生的。
我並不提倡體罰。台灣人很喜歡把很多事情兩極化。投藍的就是賣台,投綠的就是愛台灣。不支持愛的教育就是接受體罰。事情不是兩面化這麼簡單。中庸不就是在說這道理嗎?過與不及從來就不是好事。能取得平衡才是王道。